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景区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>>景区动态

娲皇宫镇山之宝——摩崖刻经

点击数:64392018-09-18 00:00:00 来源: 娲皇宫
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娲皇宫坐落于中皇山山腰,据县志中记载,山名是汉文帝刘恒给起的,说汉文帝刘恒游历至此,观此山峰崖如削,颇含灵气,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中皇山,封它为众山之首。中是中国的中,皇是皇帝的皇,各位可以考证一下,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带皇字的并不多见,可能是因为这里供奉的是人类始祖女娲,所以这个名字叫起来也更加的名正言顺了,至今山上还保留着北齐时期“古中皇山”的凿壁碑。


除此之外,北齐时期留下来的还有两件十分珍贵的文物——“摩崖刻经”和“石窟”,它们都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为方便自己理佛而开凿的,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鲜卑贵族,公元550年他废东魏孝静帝自立,国号齐,史称北齐,年号天保,建都于邺城,即位之初高洋非常崇尚儒术及佛教,他将国库收入分为三部分花,三分之一供军队,三分之一供自己,三分之一供三宝,也就是说他将国家财力的三分之一供养了寺院和僧人,各位可以猜一下当时北齐有多少座寺院?据有关史料记载,当时仅邺城就有大寺4000座,所住僧尼近8万,整个北齐境内有寺院4万座,僧尼达200多万。



摩崖刻经这一工程兴起于我国的北齐,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干预,佛教这一外来文化在我国几度兴衰大起大落,这就迫使中国僧侣们创造出了保存佛经的新的形式——摩崖刻经。首先将高而险的崖壁打磨平整,然后将经文临摹上去,最后进行凿刻,其根本目的是“缣竹易销,金石难灭,托以高山,永留不绝”。发展到后来,它成为皇室、贵族们标榜自己的政绩、体现自己理佛诚心的一种方式,从而求得心灵上的安慰,娲皇宫的中皇山石刻就是高洋皇帝为方便自己理佛而建,也是为了借助娲皇宫旺盛的香火和人气来宣传佛法,达到禁锢人心的目的。摩崖刻经经历了1450多年的风风雨雨文字依然依稀可见,成为北齐文化的实物见证。


石窟这种建筑形式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的,它与木结构的建筑相比更加的坚固耐用,所以佛教传人们在山间开凿石窟供奉佛像,盈造石窟之风随之兴起。


北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仅存了27年却将中国佛教的发展推上了第一个高峰,北齐佛教以造像刻经为主但像涉县这样大面积刻经的非常少见,因规模庞大、内容完整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壁经群”。


刻经保留至今已有1450余年的历史,共有六部佛经分别刻在五块崖壁上,自南而北分别是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、《十地经》、《佛遗教经》、《佛说盂兰盆经》、《深密解脱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*观世音普门品》,总面积165平方米,共刻经文13万7400余字,字体楷隶混杂,体态圆熟逸宕,投笔展波间笼照着一片禅家经卷气息,其刚劲有力、飘酒自如的魏笔书法为世代书法家所酷爱,被誉为“银钩铁画,天下绝奇”。


编辑:王晓凤     张亚敏

编审:郭磊



【责任编辑:(Top) 返回页面顶端
版权所有:涉县娲皇宫管理处 Copyright 2013 涉县娲皇宫管理处 All Rights Reserved | 冀ICP备13020126号

冀公网安备 13042602000208号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