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专家论文

中国阁楼建筑的杰作——娲皇宫

点击数:63102013-08-19 00:00:00 来源: 娲皇宫

罗哲文教授    1924年出生,四川宜宾人。1940年考入当时我国唯一从事古建筑业调查研究的学术团体—中国营造学社,师从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、刘敦桢等。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。从1950年起,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、国家文物局、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、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处,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。现为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。

主要著作有《中国古塔》、《中国名祠》、《中国名楼》、《中国古代建筑简史》、《长城》、《长城史话》和《中国帝王陵》等。

 

娲皇宫被称为河北古代建筑的十大奇观之一。我曾写过文章推荐,不仅在河北,就是在全国也称得上奇观。中国的楼阁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类型中最具有特色、最有价值,从结构、艺术来说也是最为突出的一种。我们的古建筑包括我们的文物有三大价值,即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,有些古建筑和文物只有其中的一项或两项,而楼阁却三者兼备,无论从建筑的结构、建筑的工艺来说在古建筑中都是非常有特色的。

高楼,高层建筑自古有之。有些人认为高楼就是现代化的标志,这是不对的。高楼从黄帝开始就有,以后一直到秦汉。后来为何没有大发展呢?可能有喝多原因,当时在战国秦汉的著作里,就有想怎么与仙人接触,说是仙人好楼居所以都盖高楼;另外,记述战国秦汉时的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中都有高层建筑记载,诸侯之间还以高台榭、美宫室来炫耀他们的实力和财富。高楼在建筑史上是有记载的,后来为什么没有大发展呢?因为有的论者认为高楼是“远天地之和也”,因而作罢。高楼如果是一个宾馆、一个游览地或者一个其它寺院,无可非议,但人经常住在高楼内,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对人很是不利。据日本厚生省(卫生部)的调查认为小孩子住在高楼,智力、体质都比较低下;中国老年报也报道过,老年人住在高楼内,也很不利。所以说,高楼在我国是自古有之,并不是西方国家独有的,也说明我国的楼阁建筑历史悠久。

一、楼阁建筑的作用和意义

1、楼阁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

楼、阁、观、阙,在建筑史上非常突出的。历史悠久,文献记载也很多。《说文》解释:“牖户之间有射孔,楼楼然也”。第一种说的是多层的高楼,第二种说的是曲折变幻的围楼,第三种说的是防御射击的城楼、箭楼。阁的含义也很多,有狭室、官署、宫殿等,古时曾有台阁、内阁、阁下等名称;还有 “观”“阙”,观即观望之楼;观又谓之阙。楼阁观阙之间,即有联系,又有区别。

楼、阁、观、阙,有不同的建筑形式。从结构形式来说,是古建筑中最为突出、最具特色的形式之一。要建高楼,需要有很多的技术,而且艺术也很独到,它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,高楼在我国很多省市、地区都有。现在的高层楼阁很多,比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、山西代县边靖楼、山东聊城光岳楼包括我们娲皇宫的娲皇阁,无不以其巧夺天工的建筑结构、先进的建筑技术,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建筑科学所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。

2、楼阁在中国文学、美术史上的独特价值

历代留存下来的楼阁成为文物古迹,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们与文学艺术水乳交融,密不可分,许多文章诗词缘楼阁而感发,楼阁亦藉文章诗词而闻名,二者相得益彰。如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在文学史上了不起、王之涣的《登鹤雀楼》中的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观点、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中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高尚情操与楼交相辉映。

在美术史上以楼阁为题材的画像更是数不胜数,许多楼阁绘画,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,而且是研究建筑史、复原古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,具有独特的价值。著名画家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描写东京的城楼、市楼非常准确,当时没有照片,这些图画便成为研究当时建筑的依据;还有宋画滕王阁图及历代陵墓壁画中的楼阁等,丰富多彩,它们都反映了楼阁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以及古代建筑艺术的极高成就。

3、楼阁对保存历史文献与图书资料所做出的巨大贡献

中国是世界上保存历史文献与图书资料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,尤其是一脉相承、传之有绪的记载,是其它文明古国难以相比的。藏书楼也很早就有。如汉代的天禄阁、石梁阁、麒麟阁,明代的宁波天一阁私家藏书楼收藏许多善本图书,尤其是清代乾隆时期编撰了《四库全书》,分建七阁以藏之。这些楼阁,莫不为古代历史文献和图书资料的保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

4、楼阁对古代防御工程技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

防御性的楼阁不仅用途特殊,而且形制结构也很有特点,往往下部有坚固的砖石台座,上部建木结构或砖石结构的楼阁,有的楼就建在城墙上。它们形式多样,城市有城门楼、箭楼、闸楼、角楼等,城内的谯楼、钟鼓楼有打更报时之用,同时也有报警、瞭望的作用。此外,驿站的驿楼、庄园庭院的望楼,碉楼等等,都有防御的作用。长城的许多关口也都设有城楼,如著名的山海关、嘉峪关等。在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城墙上创建了空心骑墙敌楼,这样不仅提高了防御能力,同时也使长城更加雄伟壮观了。

5、楼阁在装点锦绣河山,丰富名胜古迹的人文内涵方面独特价值

古人云:从来胜境名区,天工居其半,人巧亦居其半。风景名胜区除了要有迷人的自然风光,还要有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点缀其间,才称得上完美,而楼阁本身就是点缀风景名胜的景点,同时,它又为发展旅游、参观游览提供了重要场所。以涉县娲皇宫为例,它不仅是一处奇特的景观,也是游人登临游览观赏景色的好场所。还有一种“塔”也属于高层建筑,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死后埋舍利的墓冢(STUPA),传到了中国之后,被中国化了的。它是在中国传统楼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在印度,塔是释迦牟尼的坟墓,是为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最珍贵的东西——佛祖的舍利而建的;在中国,最早的塔是洛阳白马寺塔,以后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塔,但都是以楼阁式为主,很多的砖塔、石塔也是仿楼阁形式的,最突出的一个代表是泉州开元寺石塔,雄大的斗拱、昂等都有,是按木结构建筑尺寸做的,这种技术很了不起。从结构上来说塔是中国吸收外来文化中国化了的最成功的一个范例,它即是在中国楼阁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楼阁这种类型的建筑在中国古建筑里面是杰出的代表;像黄河边的鹳雀楼,长江边的滕王阁、岳阳楼,还有我们中皇山的娲皇阁,无不以其巧夺天工的姿态装点着锦绣山河,抒展着我们的胸怀。

二、中国楼阁建筑的特殊杰作——娲皇宫

上世纪80年代,我曾写了古建筑十大奇观的文章,把娲皇宫与长城、赵州桥、料敌塔等建筑同时并称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华,中华文明的形象化标志。娲皇宫作为道教的宫观,又与民俗、佛教等其他的东西结合在一起,在古建筑的楼阁中,完全是一个杰作。

1、依山就势的平面布局

娲皇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涉县西北10公里中皇山悬崖绝壁之上,座东向西,因其主宫在山上,俗称“奶奶顶”,分山上、山下两大部分。山上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,占地面积达1437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432.80平方米,依山就势,充分利用山崖下的一个半圆形石坎,中置上临危崖的主体建筑娲皇阁,两旁有梳妆楼、迎爽楼相陪衬,左钟楼右鼓楼南北对峙,其余的山门、牌坊、石窟等建筑布局更是合理巧妙。山下有朝元宫、停骖宫、广生宫和牌坊等,整体建筑安排紧凑、奇巧。它依山就势的平面布局,突破了中国传统寺院的中轴线完全对称格局;它天然独特的地形特点,构成了前列漳水似玉带,背靠山崖若锦屏,左托飞天峰,右倚凤凰山,群峰拥翠处,险崖抱奇观的景观,涵摄了山川之钟秀与古建之精华,为河北古建奇观之一,自古就有“蓬壶仙境”之美称。

2、依崖构建的楼阁特色

娲皇阁,俗称“三阁楼”,是娲皇宫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。它“依岩凿险、结构凌虚、金碧灿然、望若霞蔚”,其天然独特的地势,妙不可言,巧夺天工的风格,堪称奇绝。

娲皇阁,依崖而建,座东面西。通高23米余,屋顶歇山琉璃瓦剪边建筑,基层为石券,前设廊,外砌石栏杆。阁身分为三层:一层名清虚阁,二层名造化阁,三层名补天阁,檐下分别施七踩三昂斗拱、三踩单昂斗拱、五踩双昂斗拱。三层俱系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南北西三面设廊,人们可凭栏眺望周围的景色。廊内向西一面为隔扇。依崖而建的楼阁特色,是我国高层楼阁中的一种独特形式,这种结构不仅可以节省工料,减少许多工程造价,而且便于建造。这座歇山式的三层建筑,背靠悬崖,面临深涧,远看似精美壮观的空中楼阁,具有独特的仙山楼阁的意境,令人遐想连翩。

3、八个拴马鼻,九条锁链的奇特构想

在娲皇阁东面的崖壁上,开凿有八个拴马鼻,九根铁链将楼阁和崖壁连在一起。据说当阁内游人众多时,铁链便会绷紧。其实,它是运用了高层建筑中重心偏离安全率的原理,如著名的比萨斜塔,杭州的虎丘塔等,都是运用这个原理。当楼体遇到了强烈的外来力量如地震等,若往后倒,楼体被崖壁挡住不至于倒塌;若往前推,只要在重心偏离的安全系数内,九根铁索即起到一发千钧,稳定楼体的作用,其抗震能力相当强。现存的依崖楼阁还有不少,如山西恒山悬空寺、四川的石宝寨等。悬空寺基于插崖的石梁,娲皇宫则是以铁索挂阁于峭壁的方式,造成活楼效果,在建筑设计精巧上其雄伟壮观犹胜于悬空寺。这种国内独有的构造方式,造成活楼吊庙的效果,令人叹为观止。这是个了不起的创作,是个伟大的奇迹,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。同时,如此奇绝价值重大的建筑也给我们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我相信,娲皇宫能在涉县人的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,并把她发扬光大。

版权所有:涉县娲皇宫管理处 Copyright 2013 涉县娲皇宫管理处 All Rights Reserved | 冀ICP备13020126号

冀公网安备 13042602000208号

分享按钮